——2016年德育學習資料 第一期 學生科 2016年元月5日 (資料來源:鐘志農(nóng) 浙江省特級教師 現(xiàn)任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(yè)常務理事)
一、原因:
?1、教師過分強勢,學生受了委屈。包括:無中生有、張冠李戴、主次顛倒、是非混淆、功過不分。
?2、教師處事不公,學生不服。包括:明顯的不公平、自己不能覺察的不公平。
?3、教師辦事武斷,一意孤行,學生宣泄班級潛在的不滿情緒。比如:留作業(yè)、罰作業(yè)不考慮學生承受能力。
?4、教師不給學生面子。包括:諷刺、挖苦、辱罵、侮辱學生人格,讓學生無地自容,即語言暴力。
?5、教師堅持要請家長,或打電話,引起學生反彈(怕挨打、怕家長傷心、怕家長收回某種承諾)。大多數(shù)中學生的家長對孩子早已經(jīng)失控,請家長既是無用,也是無能。
?6、教師業(yè)務水平欠佳,學生不服。
?7、學生發(fā)表不同意見,教師誤以為是冒犯“師道尊嚴”。
?8、學生任性,情緒失控,遷怒于教師。
?9、學生向教師挑釁,特別是對新教師。
?10、學生為了表現(xiàn)自我。
?二、對策:
?1、堅持事實第一,態(tài)度第二,不能顛倒過來,不能搞“態(tài)度掛帥”,一把抓住學生的態(tài)度不放,即使有理也得等你承認態(tài)度不好以后再說。壓服的結果是為下一次沖突埋下了種子。
?2、平等相待,不能光要求學生道歉。當然,片面要求老師“忍辱負重”,也不公平,而且會助長歪風。對于侮辱教師人格的,必須讓學生當眾道歉。
?3、你發(fā)火我不發(fā)火,教師不要應戰(zhàn),不要去撞學生的槍口,更不必讓學生氣個半死。一旦教師失態(tài),就會陷入被動局面。
?4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先做調查,是誰的問題就解決誰的問題。
?5、用教師的高姿態(tài)贏得學生的支持。
?6、消退法,不予置理。
?7、輕描淡寫,大事化小。
?8、自己找臺階下,越早越好,千萬不要認死理,纏住學生不放。
感悟:一位優(yōu)秀、稱職的教師除了有豐富的知識外,還應該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,這點非常的重要。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態(tài)度, 努力改善與學生的關系。改變那種,教師教,學生學的枯燥的教學模式。改變教師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,而忽略了人格教育。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發(fā)揮著特殊、奇妙的作用。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不復雜: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,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。
上一篇:學生離家出走的原因及對策
下一篇:已是最后一篇